旧史料新知识——近代教育史新作评介

旧史料新知识——近代教育史新作评介

《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左松涛著,三联书店,2017年。《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应星著,三联书店,2017年。评论:2017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近代史丛书“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中的教育篇《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本书作者左松涛教授乃历史学界人士,本书亮点也的确如作者本人所谦,在于“竭力重构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这里的重构其实有两层含义,首先对以往教育史研究中的常见观念,比如“新”与“旧”,以及何为“教育”做一番史观和概念上的辨析,而后在梳理1644年到1949年私塾渐衰、学堂日兴的史实基础上,对“现代”和“传统”的内涵形成更微妙的理解。作者认为,以往被认为是“旧”的教育形态,未必是落后的,被认为是“新”的学校,夹杂着阻碍教育现代化的因素,“新旧”教育的两极对立忽视了传统教育内在的演变,高估了西学影响下教育的进步意义。新旧教育之间以“闹学”、“毁学”形式出现的冲突并不是简单的文明战胜野蛮,若“追溯其终极根源,种种困局都来源于近代中国社会深层次、结构性和长时段的矛盾”(50页)。不过本书倒并没有就此点展开详细的解释。其实,从作者对史观的反思中,可以看

人文科学的特性:重读卡西尔的《人文科学的逻辑》

人文科学的特性:重读卡西尔的《人文科学的逻辑》

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关之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摘要: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本书中分五章探讨了人文科学的对象、自然与人文的不同感知方式、自然概念与人文概念的差异性、文化形式、文化价值与现代文化悲剧等重大问题,旨在从其“符号形式的哲学”出发解答人文与人文科学的可能性基础问题。本书出版于1942年,与稍后的《人论》(1944年)一起构成卡西尔晚年文化哲学思考的代表性成果,也是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经典。评论:卡西尔是20世纪的一位著名学者,他是德国人,他1945年后到了纽约。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在纳粹时期条件非常恶劣的环境。我们都知道他的另一本著作《人论》,而这本《人文科学的逻辑》(2004),读过的人却不多。这本之所以值得读的原因,就在于他是如何去界定人文科学的特性。他在谈人文科学的时候,努力区别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卡西尔在书中谈到的很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考虑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研究路线、方法、路径,依然是很有意味的。比如,关于人文科学的对象,对人文科学来说,要从活动、功能、表达乃至意义等一系列的主题去

《导演功课》的启示

《导演功课》的启示

大卫·马梅.导演功课[M].曾伟祯,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摘要:《导演功课》是一本根据大卫·马梅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一系列课程内容的记录而来,凭借独特的编剧技巧及三部剧情片的实务经验,大卫·马梅在本书中向初学者说明了电影的摄制过程。评论:谈到关于叙事素材处理的视角,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要向导演学习。要强调的是,我是不同意虚构的。教育叙事必须建筑在真实的素材基础上,细节也需要真实,并从关注细节和事实当中自然生成理解。但在处理手法上可以向导演学习。大卫·马梅的《导演功课》,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对于我们自己来研究叙事的时候,还是颇有参考价值。比如,好莱坞的片子为什么吸引人?因为好莱坞每一个成功的电影的背后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首先把故事说好,然后在这个故事上,再去加工,所以说故事是很重要的。其实对叙事来说,要呈现这种真实的故事,要怎么去编排,也很重要的。人家从这个当中想看到什么?而且,作者的意图一定会体现,但作者的意图又如何不是那么的显山露水,并能够让读者意会,这个需要功力。所以我看《导演功课》写的是很有感受的,他说每个导演一定得回答下列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摄影机应

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的“灵光”

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的“灵光”

作者:(德)本雅明著,许绮玲、林志明译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日期:2008年7月摘要:《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书中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评论:这本题名为《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的小书中,收进了本雅明论艺术的四篇文章:《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第二巴黎书简,1936年》、《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其中分量最重的一篇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有单行本出版。四篇文章的整体风格就像巴赞(AndreBazin)电影的镜头,呈现出斑驳陆离的景观。法国的思想也许就是这样的片段,就像记忆的耦合。突然在某个地方出现的“灵光”,然后洋洋洒洒、恣意妄达。《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算是本雅明最著名的论文,发表于1936年,而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灵光”,在1931年发表的《摄影简史》中已经提出了。可见其中的主要问题,是他感受与思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