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多年来,教育文化研究在开拓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新方向、新发现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一批前沿的研究及其成果,在教育学界形成了相当的学术影响。我们热诚期望拓展跨机构、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对教育文化研究的主旨、领域、方法与行动等方面的回顾与前瞻,交流研究成果与推进计划,共同展现具国际学术前沿多边互动实力的学术流派。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召开了“教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论坛,邀请来自国内相关院校的学者,从多角度、多维度呈现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以期推进教育文化研究。
匠人与匠艺:一项教育文化研究
吴旻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一、入仕:营造匠人的另一面
“匠人入仕”并非“匠籍入仕”,在明代中后期随着科举向匠户的开放,大量匠籍人员借以登科入仕;而所谓“匠人入仕”指的是匠人未通过科举,单纯依凭自己的匠艺进入士大夫群体的过程。
营造是专业化非常高的工作,但在元以前作为营造主管部门的工部哪怕是低品级官员也俱是由科举出身的文人担任。
《宋会要辑稿•选举》中所谓: “太平兴国二年始命第一、第二进士及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同判诸州。”“太平兴国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诏新进及第进士吕蒙正以第一等为将作监……十一月二十日以新及第进士胡旦、田锡、赵昌炎、李苏为将作监丞。”
在明代匠人入仕并非是帝王临时起意之举,相反是被朝廷典章制度确定下来的一种选官制度。
“洪武廿五年四月庚申,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员,以木匠、瓦匠、石匠、漆匠、土工匠、搭材匠之精者为之。”(《明太祖实录》)
“洪武初,既设工部,将作仍存,其后将作司改为营缮所,终明之世,承之不改。欲考明代营造,则将作营缮其重要机关也。”(单士元,《明代营造史料》)
“洪武初,徐兴祖井杲俱以厨役,授光禄卿。杜安道洪观俱以栉工,官太常卿、礼部左侍郎。蔡春王兴宗俱以皂隶官布政使。他如李孜省邓常恩赵王芝凌中俱以方术进。顾羾由巫师,俱官太常卿。金忠以卜术,官至兵部尚书,赠少师。袁珙以相术,官太常寺丞、赠少卿;子忠彻、官至尚宝少卿。蒯祥、蒯义、蒯钢、蔡信、郭文英俱以木工,官至工部左右侍郎。陆祥以石工,官至工部左侍郎。许绅以医,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蒋宗武以医,官通政司通政使。施钦仲兰奈宗周张銮徐伟俱以医得官。礼部左侍郎漡序、右侍郎康永韶,俱以天文生授。”(清•褚人获《坚瓠集》)
从对《明实录》十朝九帝匠官言行的全部四十九条记载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匠官的拔擢其中固然有君主恩宠的成分,但主要仍是依靠他们的实际营造成绩。以徐杲为例,《明实录》从嘉靖十九年开始有其记录,从皇穹宇到太庙,到京师城外,到门工,到大玄都殿,到玉熙宫,到万寿宫,到皇极殿,到万法宝殿实际上就是其一步步升迁的台阶。
第二,虽然蒯祥等人已官至尚书、侍郎一级,常理度之所辖之领域当很宽泛,但他们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内官监督工”。实录四十九条记载中牵扯到营造以外管理事务的只有三条,其中宣德元年三月蔡信所呈“浙江等都司及大同、宁夏、宣府诸卫军匠在京执役者乞皆取家室至京隶锦衣卫”的建议还被明宣宗斥为“彼以匠艺得官岂谙道理?”
第三,士大夫群体始终认为匠官群体属于异类,始终对该群体抱有戒惧之心,匠官群体始终危如累卵。正统元年、成化二十三年,匠官遭到两次大面积降职。嘉靖二十四年,给事中张元冲劾奏郭文英,理由只是“徒以绳墨斧斤奔走冬官之府……此于国体名器所关不小”。而明世宗仆逝,徐杲就被参劾,郭文英的“赠谥诰命及仆其谕祭等碑”也被追夺,而原因只是“以匠役官正卿……滥名器、坏政体”。此后再无高级匠官,而由“士夫”所编撰的正史中对这些匠官几乎不着一墨,翻遍《明史》,上述匠官被提及的只有一人一处。
二、匠艺:复杂的构成
分析《鲁班经匠家镜》和《营造法原》我们可以发现营造匠艺除了手艺之外,至少还包括制图、典章、算诀、术数四类“知识”。
1、制图(屋样图、篙尺图)
2、典章
房舍并不得施用重拱、重檐、楼房不在重檐之限。
职官一品、二品:厅、堂七间九架,屋脊许用花样兽吻,梁栋、斗栱、檐桶彩色绘饰;正门三间五架,门彩油及兽面铜环。
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许用兽吻,梁栋、斗栱、膽桷青碧绘饰;正门三间三架,其门黑油,兽面摆锡环。
六品至九品:厅屋三间七架,梁栋只用土黄刷饰;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
庶民所居堂舍,不过三间五架.不用斗拱、彩色雕饰。
《大明令》
“凡官民房舍车服器物之类,各有等第。若违式僭用,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笞五十,罪坐家长。工匠并笞五十。若僭用违禁龙凤纹者,官民各杖一百,徒三年。工匠杖一百,连当房家小,起发赴京,藉充局匠。违禁之物并入官。首告者,官给赏银五十两,若工匠能自首者,免罪,一体给赏。”
《大明律•礼律二•仪制》
3、算诀
(一)定六角歌:六角龙上走,二面倍作有,若按平中取,勾股将股剖,平口半是股,三角作弦瓦,求得股总数,将来分半绺,归了又折半,五七八自有,又捷法用五八因之。
已知面至面距离为1,求得每面约为0.578(实际值为√3/3,更接近0.577);
(二)六角,每面求角至角用二扣。每面求面对面用一七三二扣。每面求面至中用八六六扣。
则是已知六边形每面边长,求六边形内其他关系,口诀中明确表达出正六边形各对角线的长度是各边长的2倍。
相较西方,中国古代几何学发展缓慢,比如就没有圆周360°的概念,也没有完全数学意义上的黄金分割,这使得通过推理、演算求得正多边形的边、角关系变得相当困难,口诀的运用却使得这一过程从“算”变为了“记”,营造匠人在实际工作中只需依照口诀施行难题自然迎刃而解。这种“口诀计算”的方法古已有之,《营造法式》“看详”中就记录了多条“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定出的比例算法口诀。
4、术数
民间建筑营建活动一是要有业主,二是要有职业的堪舆师,三是要有匠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在明代堪舆师的社会地位与报酬比匠师要高,出于职业的竞争要求,匠师深感自己也需具备相地、选择及禳镇等方面的发言权,排除堪舆师之流在营造中染指,由匠师兼替其职能,这也符合小城镇及农村业主财力有限,不愿支付过多堪舆费用的实际,同时小城镇及边远农村却也难于随时找到合适的堪舆师的实况,于是匠师们就需要学习掌握一些相宅、选择等的知识。
整部《鲁班经匠家镜》对建筑营造技术的介绍非常简单“书中仅记述单体建筑,没有群体的内容;对大木作介绍非常简单,除柱高、段深、面阔外,对构件本身的尺度(如直径、高宽)及结构做法等只字不提,也未提及是否出檐和出檐多少,也不提门窗的做法等等”;但对营造中的禁忌选择、术数堪舆却记之甚详。客观地讲《鲁班经匠家镜》在选择、堪舆等术数方面备查的意义远比工程实施指南来得大。
以工具为例,《鲁班经匠家镜》并未介绍斧、锯、凿等匠师在日常营造活动中使用的一般工具,唯独介绍了鲁班尺和曲尺及其用法。鲁班尺与曲尺实际上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测量工具。鲁班尺又被称为“门光尺”,古人认为按此尺丈量确定门户,可以光宗耀祖。此种尺间分八寸,每寸上均写明吉凶之意及其相应的谶纬之语,分别为“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作‘本’)”,其中“财、义、官、吉”四字为吉,“病、离、劫、害”四字为凶。营造“开门”时要用鲁班尺衡量,以门户尺寸压在哪一字上确定吉凶。
如义字:
义字临门孝顺生,一字中字最为真,
若在都门招三妇,廊门淫妇恋花声。
于中合字虽为吉,也有兴灾害及人,
若是十分无灾害,只有厨门实可亲。
如官字:
官字临门自要详,莫教安在大门场,
须防公事亲州府,富贵中庭房自昌:
若要房们生贵子,其家必定出官廊,
富家人家有相压,庶人之屋实难量。
营造匠艺关系图如下:
水木匠业地位结构则如:
以上不难看出,营造匠人、营造匠艺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事实上,不单是营造匠人如此,其他庶民群体以及行业技艺亦如是,这种复杂性应当是我们探讨这些群体教育活动的基础,不能被忽视。但所有的探讨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