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期教育文化与社会沙龙
应用剧场——以教育为目标的戏剧应用,戏剧治疗以及社会公平
主讲:Morag Morrison博士剑桥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主持: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时间:2017年12月14日09:00
地点:中北校区文科大楼1711室
周勇:
各位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参加教育文化与社会学术沙龙第27期。我谨代表教育高等研究院对Morag教授致以热情欢迎。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知道教育史上有很多戏剧活动。当然是在教育学院中,一些学者致力于戏剧教育研究。因此我们感到很幸运,能有机会邀请您来,使得我们有机会了解戏剧领域内的戏剧教育。
Morag:
大家好!你们或许可以从我的口音上辨别出,我来自澳大利亚。尽管在英国呆了十七年,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但我出生在澳大利亚,所以有可能说英文更慢一些。我对能在这里做讲座感到很高兴,身处一个教育机构给我一种家的感觉,因为我也在教育系工作。作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生,你们很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工作。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探索,一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学习形式。我并不打算一个人讲两小时,而是希望更加互动,让我们以一个活动作为开始。作为研习教育学的学生,你们知道,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实际做某事,实际经历某事而学到东西。因此,我想通过一些表演活动来向大家介绍、阐述某些理论,以便你们更好地理解。
活动是这样的:请你转向身边的小伙伴,你俩分别是A和B。请所有A想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可以是最近发生的,也可以是你小时候发生的事,可能是快乐的,可能是悲伤的、幸运的、高兴的,等等,并且你要以“这件事让我感到很……(开心、气愤等)”作为故事的结尾。不要讲太长的故事,比如五幕史诗,只需要一个你不介意分享的小故事。接下来,有一个扭转。你的搭档将会很仔细很仔细地听你讲故事,也就是说当A讲完自己的故事,B就将A的故事复述给A。请不要用第二人称来复述(“你干了这、干了那”),而是将这个故事当作自己的故事,用第一人称“我”来复述。因而A,你将又一次听到自己的故事,就好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这么做了以后你们会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做一次角色互换。B讲一个故事,A复述这个故事给B听。请记住两点:短小的故事;以及以说出自己的感受作为故事结尾。
(讨论结束)我有一些问题想问大家。第一个问题是,当你讲自己的故事给对方听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很好吗?是否感到曾有过的一些情绪回来了?你们中是否也有人感到情绪、记忆回到了过去?这取决于你的故事是一个开心的,或是悲伤、愤怒的、不那么积极的事情。但是讲故事这一过程本身,的确会产生一些情绪上的影响,会产生一种参与感。第二个问题是,当你听到对方复述你的故事,好像是听别人的故事,这又让你感到了什么,当你听一个别人的故事?这让故事听起来更重要了吗?还是说,哦,我太在意这件事了,现在看起来也没什么。感到尴尬了吗?好吧,我想你们可以跟你的搭档快速分享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请大家做这个练习是想要阐述,我们体验、经历某事(experience)的本质,以及参与(engagement)的本质,因为这些是学习中的关键要素。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想到学习,学习中经常用我们的大脑考虑事情,我们思考,我们分析。很有意思的是,你们的第一反应是,我需要考虑讲什么样的故事,准备以什么方式讲之类。这里有很多的认知活动,你们思考思考再思考。接下来,当你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另一种形式的参与发生了。我能看出来,你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很投入,有人在微笑,比较开心,有人有肢体语言,比如做出这样的姿态,表示你想要给予、分享某些东西。你们的身体语言,表达出开放和分享。当我们讲故事或者听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认知和思维的层面上参与这个故事或事这个想法,但是同时也存在某种身体层面的具身参与(embodied engagement),使得我们能够体验某事。讲故事是一种参与,听自己的故事是另一种参与,你有可能拉开一点距离看自己的故事,你有可能再次投入到自己的故事中,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这些概念都很重要,因为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是“戏剧与应用剧场”。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戏剧经验,有的人可能有过,因此我们做这些练习的用意在于,我希望大家能在戏剧、艺术、应用剧场如何发挥作用与深度学习如何发生之间建立联系。如果你们享受相互诉说的机会,如果你们发觉这一过程有乐趣、比较享受,如果是这样,请点点头。好吧,点头的不多。我们可以思考,我们不仅是在教授,或是学习某个概念,更是学习者关于学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不必成为一个痛苦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享受的过程。
所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戏剧是有必要的。很多人想到戏剧,他们会想到剧本和表演。我想要阐述的是,戏剧不仅是戏剧文本,不仅是人物和演员,也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话。各位刚才都参与了某种程度上的戏剧,你们分享故事与戏剧经验的发生是类似的。当我们广义地理解戏剧,戏剧就成为某种生活经验的想象性具现(fictional embodiment),一种实作:介于儿童的叙事游戏(完全即兴)与莎士比亚戏剧(成熟剧本)之间的任何形态。你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曾和儿童一起玩耍,你就会知道,儿童的玩耍总是伴随着角色扮演,他们假装自己成为不同于自己的另一个人,他们不是演员,但他们热爱表演。这是人类的能力和欲望。并且我敢保证,中国的儿童与英国、印度,全世界的儿童一样,玩耍的时候都喜欢角色扮演。孩子们都喜欢表演,享受想象的过程,这源自于同一种内驱力。
那么,戏剧如何成为学习的媒介?杜威和布鲁姆都谈到,具身的和经验性的学习过程,我认为这是我们在戏剧与学习两者之间建立有力联系的地方。我将使用这些理论关于经验的原则来阐释戏剧如何运作。刚才的表演活动中,你们不仅投入了理智努力,也投入了感情和情绪,其中存在着情绪上的经验原则以及具身因素。当我们解释戏剧如何运作时,我们经常使用这一表达,戏剧使我们能够“站在他者的立场”,通过扮演他者,通过运用想象,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是异于自身的一个人。这对学习十分重要,这给了你一个不同的视角。在戏剧中,我们通过扮演另一个异于自身的身份和角色体验这个世界,比如说,从异性的角度获得体验,体验身处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地方,另一种文化以及另一种社会身份。因而戏剧能够允许儿童和体验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戏剧促进了情感上的投入和批判性思考。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因此,如果我们接受杜威和布鲁姆的理论是有效的,或是说(具身的、经验性的学习)是强有力的学习,那么事实上戏剧可以催化激活这一过程。因此,通过实际地激活情感参与和批判性思考,戏剧可以成为强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是我们展开工作的理论基础。
因此,为了促进体验式学习,为了以戏剧的方式学习,我们可以创造一种虚构性的情境,用于实验角色和关系。儿童、年轻人、人类,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框架里,我们根据自己界定的情境,在一定范围的社会领域内为人处事,我们有自己的视角和立场。对我们来说,有时候从别人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十分重要,跳出自己界定的情境,丰富我们的理解,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这个时候戏剧就非常有用了。因为我们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中看到角色和关系如何呈现,如此便可以实验,即使我们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表演,哪怕只是略微体验到了另一种经验。戏剧应用于学习的另一个领域是是语言习得。剑桥大学教育系的不少学者就致力于此。戏剧在语言发展中的应用十分有趣,我们也的确有一些中国学生正在研究如何运用戏剧来教授英语。语言可以被当作“生活经验”的近似物,也就是说,语言可以被应用于和适应不同的角色和目的。如果你给儿童机会来尝试任何语言,你可以为他们创造虚构性经验,即便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境。所以,这是戏剧应用于学习的两种方式。这不仅是可以运用于艺术学习的方式,更是可以运用于所有学习的方式,历史、地理、科学,任何包括人以及人际互动的学科,任何有助于从多元视角看待世界的学科,戏剧都能促进它们的学习。
通过具身的、体验式的学习,戏剧可以发展实用性的、社交的、情感的以及审美技能。讲座开始我们实验的对话活动,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就可以看到戏剧如何被用于理解某个理念和概念。关于审美技能,我们可以看到戏剧对于发展肢体语言和视觉素养,后者是全世界的教育都比较忽视的。我们通常关注阅读、写作、数学素养,这些非常重要。但是事实上,对于创造性思考者、创新者来说,更需要社交、情感和审美素养,具体说是视觉素养、听说技巧、写作技巧、自信心及自尊心。最后一项,我认为是教育中人们最严重缺乏的素养,人们需要自信心,但他们没有,这或多或少是教师的责任。这太重要了,因为一些非常成功的人,创新者,是一些有自信尝试新事物的人,不惧怕承担风险,如果失败就重新开始。比如苹果总裁乔布斯,他们并没有接受很高层次的教育,他们并不是因为接受了很多的教育才创造出新的产品,而更可能因为他们具有了别的一些素养,动机、自尊和批判性思考,以及不低估这些素养的理念,这使他们与那些仅仅具备许多知识的年轻人区别开来。
戏剧可以为儿童提供在真实和引人入胜的情境下会话、阅读与写作的机会。回到语言素养发展的话题,戏剧提供了探索新语言的机会。同时考虑到叙事结构。你在讲故事的时候,你在用组织语言的时候,你会思考叙事结构,发生了这个,然后是那个,你在试验你的叙事结构。你可以跟一个孩子说,为我写一个故事,你也可以跟他讲,跟你的搭档说一个故事,然后复述回来。你们可以尝试谈论叙事结构,比如说,我更喜欢你说这时发生了什么,或是更喜欢那时发生了什么,这是故事的结尾,然后儿童就理解了结构的含义。批判性读写素养是另一个戏剧可以运用的机会。我们思考选择谈论什么,什么是可信的,都是认知层面的参与。
应用剧场与教育的关系。正如“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可能会记得;让我参与,我才会理解”这句话所言,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地记住那一刻的体验。戏剧教育体现的是创新且积极的教学手段及学习效果,它所带来的一些成效是以往被传统教学所遮蔽的,而这些恰恰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互动及合作式的课堂参与(Participation)、自我反思与社会反思并重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由师生双方共同建构的合作机制(Collaborative)、针对问题而产生的探索式对话(Dialogic)、个体情感的培养(Affective)。一个孩子的成人成才都取决于这些素质。
每当我谈论戏剧教育时,一定会提及大卫•库伯基于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我之前提过,真实的体验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而戏剧正是通过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具有多样性的虚拟情境来使角色获得近似于真实世界中具体且生动的体验,继而理解并反思过程,对个人所学到的新知识作出总结,从而推动下一轮的学习循环。可以说,“体验式学习循环”涵盖了解决问题、承担风险、主动尝试等策略,为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创新的推动提供了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过分强调某一环节的重要性并不有益于知识的生产与传递。
事实上,我所介绍的概念都为应用戏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将之与娱乐意义上的戏剧相区隔,突出的是深藏于戏剧娱乐性背后的教育意涵。之前提到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是一个通过个人的亲身体验来转化、创造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戏剧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一类代表,强调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学生在其中体验并反思体验,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我曾经为孩子们开展过应用戏剧课程,也将之运用于教师、社工以及医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之中,可以说,应用戏剧的实践有利于我们理解并学习人们的互动过程,挖掘某些被遮蔽的个人观点或态度。具体而言,应用戏剧使用戏剧来探索一个来自真实生活经验的议题或问题。在具体的运作中,参与者必须在情感上有所感触(即一定程度的移情),才能理解另一个人的观点,而这种观点的转变将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态度的转变。
在应用戏剧中,角色模拟和角色扮演是激发理解、反思及学习的重要方式。首先,戏剧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形式,它涵盖了言语、非言语以及转化为行动感知与体验的语言;其次,戏剧可以通过创设虚构的体验来帮助学习者探索真实世界中的具体情况;再次,戏剧可以帮助学习者厘清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某种情形下会采取什么行动策略,以及他们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行事。
就应用戏剧项目的理想意图而言,正如泰勒(2003)所言,“戏剧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因为它跳脱了传统的主流剧院限制,而进入到许多各个社区的不同场合之中,且社区成员们里没有经历过真实的剧场体验。因此,戏剧成为了行动和反思的媒介,承担着经验转化的职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体验不同行为模式、构想并实践各类新可能性的戏剧平台”。在我看来,这正是应用戏剧得以教育场域中开展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坚信,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戏剧必须与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相连接,由此来倡导一种学习者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的迭代学习过程。
应用剧场的多种形式及特点。应用剧场可变化多种形式,包括社区剧场、社区表演、社交剧场、干预剧场、教育剧场、监狱剧场、健康教育剧场、冲突解决剧场、怀旧剧场以及戏剧治疗。“应用”(applied)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赋予实际生活以目的。应用剧场的多种形式并不是单纯为“娱乐”服务的。它不是简单的“表演”“动作”与“剧目”,而是一种与“学习”有关的手段。例如,在非洲他们就经常用戏剧教育来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及其预防。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剧场表演与应用戏剧的区别。在目的上,前者是为娱乐服务的,而后者是为了实现自我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在参与者方面,前者的关键在于编剧、演员和导演,而后者的关键在于社群成员;在戏剧内容上,前者是由导演决定的,而后者是由参与者们即所有社群成员共同决定的;在参与的时候,前者观众是被动状态,而后者是主动状态;在发生场所来看,前者是在剧场空间中发生,而后者是在社群空间中发生,这意味着可以在人和场所,例如学校、博物馆、画廊等所有的公共空间。
总而言之,应用剧场体现的是一种主动关系。其一,它是主动“为”社群的剧场。表演是为教育和发展社群主体而发生的活动。其二,它是“与”社群的剧场。参与者们在剧场中可以发掘和探讨与自身实际相关的问题。其三,它是社群“做”的剧场。社群是自己参与到戏剧中,去表演、去探索。这就是今天的内容,谢谢!
提问环节
同学A:
老师,我之前做过一个教育剧场的项目,目的是帮助贫困青少年团体摆脱无聊、空虚的生活。我们特别设计了贴合他们的故事情节,结果是他们能够沉浸于戏剧,有情绪的宣泄,但最后让他们反思,他们却觉得很困难。要如何才能将抽象反思与实际体验更好的结合?
Morag:
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你有多少时间可以付出,你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一步一步的将每个环节处理好。因为有些孩子是非常缺乏自信心和勇气的,他们很难将自己心底的想法表现出来,所以你要尝试使用更多的形式去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想法,例如,让他们写诗、画画,而不是直接的让他们用语言表达。
同学B:
在讲故事和复述故事的时候,我发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变化使用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当我用第一人称复述一个女生讲的故事时,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Morag:
是的,我们在实践中也经常会让孩子们参与到这样的讲故事环节,有时候是一个男生来假装女生复述女生刚才跟他说的故事,这常常会为课堂带来很多笑声,比如一个男孩说:“我的男朋友……”这就是戏剧带来的效果,每个人参与其中的时候都可以去转换角色,从而体验到别人的故事。
同学C:
谈到应用剧场我想到的是现在上海比较流行一个戏剧叫今夜无眠《Sleep No More》,观众可以参与到戏剧中去体验和互动。
Morag:
我想你说的这个更多属于是戏剧表演。这个也属于“学习”的范畴,但更多的是属于学习一种艺术。区分于戏剧表演和戏剧教育的关键在于区分“学习戏剧”(Learning about Drama)还是“通过戏剧学习”(Learning through Drama)。“学习戏剧”是去学习戏剧形式中的表演、演员艺术,而“通过戏剧学习”是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法去学习一些特定的内容。
周勇:
我也是代表大家的思考,我们传统的教育都是通过教科书,这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这只适合与应试教育。通过戏剧教育来做教育可以做很多传统教育做不了的事情,Morag教授通过戏剧教育也做了很多实践,她在讲座中用了一个词语叫社会公平(social Justice),她通过戏剧来推动教育公平。我自己对戏剧教育也有一些关注,在明代末年有很多新一代的教育家,通过戏剧的形式来做理学教育、儒家教育。当代也有很多,但核心理念是什么还不清楚,比如社会公正就是一个核心理念。当代戏剧教育的理念可能很多元,我觉得做的最好的是北京人艺,他们用话剧来做人文教育。但是教育学界还很少人研究戏剧教育,研究生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
Morag:
是的,希望在将来我们有更多的合作。在上海我也跟很多老师做过戏剧教育的项目,也了解到中国现在做戏剧教育的挑战。一是,老师的普遍反应,家长过于看重孩子在戏剧教育中的学习成果。作为家长,他们希望立即看到学习效果,甚至是看到一个实际的演出,而他们往往忽略到背后的价值。二是,一个老师要面对大量的学生,他们要运用戏剧教育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我相信,如果家长和老师都了解戏剧教育的力量,他们一定会支持。
周勇:
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通过戏剧来做什么教育,这一个根本问题。
Morag:
我们可以用戏剧教育来做教师教育、教师培训。让他们学到一些戏剧教育技巧来运用到课堂,比如说角色扮演。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戏剧教育来教孩子语言、地理、历史等科目。
周勇:
Morag刚刚谈到的是用戏剧教育做教师教育,我们也可以用戏剧教育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为社会中小阶级人群做的教育,以推动社会正义、社会公平。感谢Morag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启发,希望有机会再来!
Morag:
感谢戏剧教育!
录音整理:周格(统稿),冯豪,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