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研究院致力于搭建以教育科学为主的跨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以教育文化研究为旨向,开拓教育研究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新方向、新发现,以此来形成研究的综合创新能力;同时我们热诚希望拓展跨机构、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并以前沿的研究及其成果,展示与国际学术前沿多边互动的实力,形成国内外教育学界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
我们意识到在教育研究中,教育问题的社会因素往往只是作为背景来谈论,而文化方面不是被忽视,就是仅被简单地呈现,文化的变化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附属品。其实,教育的发展绝非是独立于文化的发展,教育问题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层面相关,即与文化的变迁相联系。因此,教育的概念必须被广义地理解。
首先,知识社会的变迁,涉及到教育中的知识传递、分配、选择、评价和应用,反映了一个社会基本的知识状态。反之,社会制度和教育也反映了一个社会如何生产、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它认为合法的知识。这构成了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然而,知识并不等于文化,要理解文化还在于对教育本身的理解。因为,教育还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还是价值的分享,而价值必然关乎文化。当我们真正地把教育理解为价值分享时,这种价值体现在人际沟通的基本诉求中。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和沟通,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教育必须了解和理解这种以人际沟通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才能实践知识传授的价值。
进而,在文化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满足自身需要,也包括与他人的公共生活关系。个体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人,而和家庭、国家、社会各个层面都相关。文化既是一种私人生活,也是一种公共生活。教育需要处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所以,教育本身既是一个私人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公共行为。从教育学本质来说,强调为个体发展服务,也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在于促进每个不同差异个体的发展,从而通过个体的发展或通过调节个体之间的关系,来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是围绕个体与个体及其公共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是基于价值和意义分享而形成的,换言之,这些关系的处理及其价值和意义的分享则构成了教育。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推进这些关系处理和意义价值分享的合理方式,就能够形成新的动力,由此推进教育文化的发展并产生新的文化。
总之,我们强调在教育—文化—社会的关系框架内研究教育文化及社会发展的问题。文化作为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中介,也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核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教育来培养人,而人及其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与价值追求。我们将教育作为一项文化行动,在实际经验和理论深度下结合文化分析,从广泛的视角理解教育活动及其过程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将教育作为深层的社会文化活动重要影响因素来研究,强调拓展理论视野及多学科际交融,以涵盖学校内外诸多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探索,为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领域与视角,从而丰富和提升教育学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