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瑜∣城市中的缪斯乐园——博物馆教育中的学科想象【教育文化研究论坛发言摘要之十四】

当前位置:首页  阅读空间  月度推介


城市中的缪斯乐园

——博物馆教育中的学科想象


庄瑜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虽然博物馆和学校在教育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教育目的趋于一致。博物馆希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学校则希望通过博物馆来弥补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二者互为资源、相互依托。本研究通过找寻学科教育的分类与博物馆分类的结合点,设置融入学科教学的博物馆课程,凸显博物馆的学科教育价值。


201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全球正处于生态环境恶化与政治环境动荡的境况中,作为教育重镇,博物馆应不但应担负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更应肩负起通过教育行为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的重任,使其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社会安稳的催化剂与润滑剂。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重视博物馆教育的国家早已将博物馆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无间,也推动着博物馆教育前进。


中国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已提出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2015年,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一同颁布的《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博物馆资源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使用,并重视结合与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这些政策的颁布,给予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提供指引与政策保障。但实际上,馆校合作面临着流于表面的困境:除了有较大知名度的博物馆,其他场馆鲜有人问津;部分城市开通了学生证免费入馆的政策,有家长拿着一堆学生证来打卡以应付学校的任务;一些学校尝试开展“博物馆教育”课程,但重心主要放在拓展课的层面。


面对中国馆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和教育者要能找到互相结合的方式来支持学生发展,当博物馆能够将资源和知识与学校相结合,参与者的经验会变得更加丰富、深入和更加富有魅力。当博物馆和教育工作者进行合作,博物馆和学校都能从中受益。博物馆和学校教师合作开发和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会使课程目标的达成更有效,而且这种彼此合作的关系也会使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更有成效。本研究提出的“博物馆教育中的学科想象”正是基于有意义学习的需要,探索博物馆的学科价值。


1、丰富学科教学里的中小学生学习经历


   “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并不意味着开设的课程越多越好,要的是深刻的课程体验,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本研究基于中小学的课程标准,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入博物馆资源的使用,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此丰富与拓展自身的学习经历。


2、凸显博物馆的学科教育价值


虽然博物馆和学校在教育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教育目的趋于一致。博物馆希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学校则希望通过博物馆来弥补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二者互为资源、相互依托。本研究通过找寻学科教育的分类与博物馆分类的结合点,设置融入学科教学的博物馆课程,凸显博物馆的学科教育价值。


3、形成“高校研究者+课程实践者+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三位一体的行动研究者共同体


本研究推进了三类行动研究中的行动者形成共同体。课程实践者(即中小学教师)与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是融入学科教学的博物馆课程的设计主体。高校研究者通过“合作”的方式为课程实践者提供相关的专业支持,比如通过讨论、协商或者必要的专题讲座等方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相关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的信息,同时担任课程实践者与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沟通桥梁工作。


本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上海沙田学校、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中远实验学校、延安初级中学等学校老师合作开发的博物馆课将上海市各类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的学科内容相对照,设计课程,带学生们走入博物馆进行现场授课,同时将博物馆藏品请进学校作驻校服务,让博物馆里的丰富资源与校内学习充分对接。博物馆课程不止于科学、历史、美术等传统上与博物馆相结合的学科,也基于鲁迅纪念馆、徐光启公园、打字机博物馆、东方乐器博物馆、体育博物馆、民政博物馆等场馆资源,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政治等学科融合。


被称为“缪斯乐园”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品味的代表,馆校合作是构建教育未来的重要途径,也为教育资源提供了坚实保障。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