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研究的“四域”
李宜江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一是教育文化研究的视域,即研究的学科视角问题,教育文化研究强调各学科视角、多学科交叉研究,其中尤以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为最。近几年也涌现出文学、艺术学、建筑学等学科视角。丁钢教授的学术团队一直致力于从多学科视角开展教育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2005年,丁钢在接受《社会观察》专访时指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如果能称得上是综合学科的话,我认为教育是最大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即使是教育有本身内在理路,也依然涉及到多学科的视角和背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对教育的研究就会比较单薄。”
教育文化研究的跨界是必然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学科视角、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多学科的视野去研究教育文化。
二是教育文化研究的领域,即研究的问题领域问题,教育文化研究的问题领域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因为教育无处不在,文化无处不流淌。其中尤以教育中基础性、历史性、现实性、复杂性等问题为最。教育文化研究可以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自由的穿梭,但这需要渊博的学识基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深邃的理论穿透力。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必要的选择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政策、对策的研究,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另一个是关注生活层面的教育,所谓化民成俗,其必有学,教育如何化民成俗。这一块,教育界关注的不多。这种关注是需要你的知识结构做支撑的。常态中往往隐含着非常态的信息。尊重日常实践,才能重新发现日常实践,否则我们的发现只能是某些权威的东西。实践在实践、消化、变通理论的时候,这个实践就是充满着智慧的。实践者的智慧是不容忽视的。
三是教育文化研究的思域,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问题,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化视野中研究中国教育,加强微观教育叙事、教育生活的研究。教育文化研究既重视在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下研究教育,也重视在国际化视野中研究中国教育;既重视宏大历史阐述,也重视微观教育叙事;既重视教育思想、制度的研究,也重视教育生活的研究;既重视政治经济等显见的教育影响因素,也重视家庭、交往、成长经历等隐性的教育影响因素。尊重文化,是研究文化的一种素质,尊重文化就是尊重人的活动,教育人物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整体,而不能割成生平、教育目的、方法、内容等碎片。教育文化研究要还原到历史与现实本身的生动复杂性当中去。
四是教育文化研究的论域,即研究的成果表达问题,教育文化研究关注尊重每一份研究成果的表达,不追求斩钉截铁的结论,更在意多角度去阐释教育与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提升解读能力,加强研究深度,维度也要打的开。做教育文化研究,本身就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不是在反对别人的观点中发展自己,而是在清晰地、严谨地阐释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赢得尊重,同时也是对别人学术观点的尊重。
正如丁钢教授1990年在《教育评论》中的一段结语写到的那样:“总之,谁也不是天生的学问家,谁也不是生来就会搞学问,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要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日积月累,总会有收获的。”30多年来丁钢教授率领其学术团队正是这样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日积月累,围绕“教育文化研究”,开展了深入广泛而又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将继续收获着丰硕的教育文化研究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