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进入了一个专业学习阶段,如何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克服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学术能力提升的自我训练。
1.1推进阅读的进阶
第一阶段理解其中的意思,第二阶段需要有点联想,第三个阶段要有批判的眼光。形成阅读之间的对话、联结和问题意识。
1.2注重泛读与精读
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详)读,泛读强调快速阅读,先看首尾,再看每章每节首尾。要大量地翻书、看杂志、看论文,然后在比较中选一些好好地读。由一种学术流派到熟悉更多的流派。
1.3阅读原著的方法
可以先找到名家写的论著,至少它帮你梳理了一遍,究竟是哪些主要的概念,它的概念体系是怎么样的,它的理论基本结构是怎么样的,再去看一手原著,加上自己的理解。
1.4拓展知识的途径
研究生为专业学习阶段,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掌握专业领域系统知识,也要充分拓展知识领域与视野,广泛涉猎多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多听各种学术讲座。还要善于多请教老师。
2.1培养问题的意识
首先考虑你研究的是否是一个问题,其次判断问题的真伪而非好坏。研究有无学术贡献在于有无明确的研究问题。
2.2考虑问题的深挖
从深度的角度讲,你提出一个问题,你要钻点牛角尖,往深里挖,要问出它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几个层次的问题,这是一个纵向思考能力的训练。
2.3思考解读的维度
同时要思考多视角的解读维度,视野越宽,角度越多,这是横向知识视野扩展与思考能力的训练。
2.4形成问题的结构
两者结合就是一个问题结构,这个问题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意识。问题结构,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自我训练,而且不断更新,这将意味着你会产生什么样质量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3.1熟悉质性研究
主要是参与式观察、教育叙事、跨文化比较、图像法、教育人种志、口述历史、田野工作、话语分析、扎根理论、人种志、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运用内容分析、事件分析、访谈、专家评估等。
3.2把握量化研究
主要是实验法、调查法等,运用文献计量法、信息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等。
3.3注意方法交叉
两种方法都属于实证研究,从研究问题出发,可以采取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形成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交互分析。
4.1注重经验实践到理论呈现
经验证据的目的是用来解决研究的问题,而研究问题的建立与解决需要靠经验实践与理论的联结运用,有新的经验体悟,才会有新的观念产生。
4.2重视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议
清晰而深入地理解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争议来进行概念的辨析,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和理论水平。
4.3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不断更新与拓展你研究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4.4提升理论表达与写作能力
有时想得到不等于写得出,在阅读相关著作、论文时要认真琢磨其中的写作方式,积累写作技能,平时勤练写作,以训练表达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
5.1明确研究目的
专注于感兴趣又有意义的话题,把论文研究和前沿思考联系起来。
5.2进行文献综述
依据年代或主题式回溯、分析文献,进行观点综合的归纳评论。
5.3提炼研究问题
指出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确立研究问题的合理性,避免结论预设。
5.4厘清研究思路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路径。
5.5运用多元方法
尽量运用适合与多元的方法把研究推向深入。
5.6结构研究框架
明确论文的逻辑结构与推进路线。
5.7撰写研究文本
展开论文写作。
5.8生成理论观点
在研究中不断形成理论的观点。
6.1注意引证规范
除了引证、注释、参考文献方面,以及量化与质性的分析表述规范,还有学术伦理等规范,必须强调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方面的规范,如原文引用应该明确标识,即使概述别人的观点,也需要列出引证的文献。
6.2规范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主要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产生的观点与见解等方面的简要概述。
6.3重视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应该回应论文开始时提出的研究问题或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个研究过程所形成的若干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