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学术报告 | 教育高等研究院2019校庆学术报告会
  • 学术报告 | 丁钢:“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科发展
    讲座信息题目:“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科发展时间:2019年10月16日9:0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丁钢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点评人:顾建军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主讲简介丁钢,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以及《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CSSCI来源集刊)主编等。报告简介本报告将在回顾近十年来的我国教育学科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着重从学科发展的概况、学科布局和条件、人才培养规模...
  • 沙龙简报 | 理智原则与自然原则在教育中的地位
    开场丁钢教授:今天非常荣幸请到我们华东师大哲学系的高瑞泉教授,其实说起来我们俩还有一段同学情谊,我们85年这一届博士,华东师大文理科那时候就28个人,我们都在第五宿舍,那时候氛围特别好,文理科同学都在一块,吃完饭各个学科的同学都会在一起闲聊。后来我们的教育系,施良方也想提高一些理论方面的训练,所以最早也是请的高瑞泉老师。那个时候应该是90年代了,90年代哲学系的课就开进了教育学系。而现在教育学部,有一个学位基础课,西方哲学与人的教育,也是请了我们高瑞泉教授。哲学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本来教育也是脱胎于哲学,教育在理论上的训练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这次为什么请高瑞泉教授来呢,因为现在的各种...
  • 沙龙预告 | 国际视野中的教育学学科
    沙龙简介:报告从西方教育学学科形成发展入手,勾勒当今教育学的特征与问题,展示教育学的国别差异。主讲简介: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史、国际比较高等教育、中德学术交流史等。著有《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中德之间——学术、学人与交流》、《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观念、知识与...
  • 丁钢 | 从当代认知科学看人工智能发展
    8月29日下午,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了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行业主题论坛。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教授应邀参加了“AI赋能学校: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圆桌会议并作发言。这里摘要其发言内容。一般认为,基于大数据对学习行为的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将从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促进学校的因材施教,以使学校教育专注于想象、创造和创新。但以计算机科学与认知交汇所形成的人工智能而言,绝非认知即计算的立场可以概括。由此,并不专注于想象、创造和创新的人工智能赋能予学校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就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必然面临的问题。从当代认知科学的范式转变来看,已从基于计算隐喻和功能主义的观念向强调认知的...
  • 沙龙简报 | 班级生活的意图:为承认而奋斗
    周勇:大家好,今天上午的沙龙现在开始。我的导师是丁钢教授,吴老师是我的第二导师,所以我很熟悉吴老师的学问。从我们这代开始,包括你们八零后,都知道一些影响力很大的人物,比如福柯、布迪厄。我是二十一世纪初才知道的,吴老师在八十年代末就熟悉他们,他说起这些名家的理论,可谓如数家珍。学术上,吴老师也可以称为“剑客”,今天的话题让我觉得有点意外,因为印象中吴老师一直是做理论研究的,现在开始钻研非常微观的话题,使我很期待吴老师如何分析这样一个小话题,尤其是班级学生文化。而且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就是“为承认而奋斗”。接下来,欢迎吴刚教授为我们谈一谈他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与研究。吴刚:各位老师、各位...
  • 沙龙预告|理智原则与自然原则在教育中的地位
    时间:2019年6月25日9:0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高瑞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持人:丁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内容简介:从文明史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视角看,教育尤其是广义的教育(人的教育)中历来存在着“理智”与“自然”两大原则的纠缠与紧张。得以延续至今的轴心文明似乎是以不同方式展开了“理智”胜于“自然”的过程,此趋势在现代社会尤甚。理智的胜利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转化为社会建制,因而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强制力;“自然”则退居为补充性原则,或者抗议性理想。理智独擅胜场是否可欲?“自然”的扭曲是否招致更大的报复?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应该直面这一系列问题。
  • 沙龙预告|班级生活的意图:为承认而奋斗
    时间:2019年6月19日9:0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吴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持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内容简介:同学间的友谊、归属感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班级生活及频繁互动的结果。所以班级生活不仅是如杰克逊所说的规则学习或隐性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每天的日常表现确认友谊、寻求团队归属及爱,创造学业成就,其真正意图是获得承认。简言之,学生们都在为承认而奋斗
  • 成果 论文 | 基于空间视角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社会学分析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6期基于空间视角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社会学分析廉志强摘要:对城市公共图书馆进行空间社会学分析,可以拓展图书馆社会学空间研究论域。根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社会学理论和图书馆史以及经验性材料,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呈现出生产性空间、教育和消遣空间、流动性网络空间三种空间形态的交织共存。尽管公共图书馆有着当代流动空间的新空间形态性质,但其仍处于一个与总体性空间和局部性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冲突的平行层次,当代公共图书馆在一个三重层次的冲突体中发生着新时代的变迁与变革。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空间社会学;列斐伏尔;人文图书馆学一、图书馆社会学与空间社会学(一)21世纪以来的中国图书馆社会学及...
  • 沙龙简报|数学应用题的叙事: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时间:2019年3月29日14:3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熊和平教授宁波大学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史研究所主持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周勇:这是本学期第一次沙龙,我们请到了宁波大学的熊和平教授。各位有的熟悉熊教授,有些新生可能还不熟悉。熊和平教授是我大学同学,不在一个系,我在英语系,他在政教系,但我们都是学校足球队的。没想到后来还能一起做学问,所以说认识很长时间了。熊教授在教育学界很有风格,他做的东西和很多人不一样。理论方面,他对你们正在学习的,现象学、知识考古学、文化研究、社会学方面的,都很熟悉。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什么呢?他能找到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研究对象。我们已经领略过熊...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