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成果 论文 | 技能与德行: 社会生活中性别角色的图像隐喻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年第5期技能与德行:社会生活中性别角色的图像隐喻丁 钢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耕女织”意味着农耕与蚕桑为根本的社会生活。而从蚕桑到棉布生产、织工行业到商品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在社会劳动方面男女性别角色在社会地位上存在着不同时期的反差,但为防止商业化动摇农政根本,农桑的生产过程与技能所体现出的德行,通过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生产劳动所呈现的耕织图、蚕织图和棉花图等,受到皇室的特别关注。这也意味着这类农事图像并不局限于传统社会生活与技能的再现,更在于透过图像隐喻性别角色在技能与德行之间形成的社会秩序的教化意义。关键词:技能; 德行; 社会生活; 性别; 图像在传统中国,对农...
  • 成果 论文 |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教育学70年
    本文原载于《教育史研究》2019年第4期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教育学70年丁 钢摘要:自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提出设置“教育学”课程起,教育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我国教育学一级学科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回顾过往,眼观当下,立足全球,可以看到我国教育学在学科布局与培养规模上呈现出了院校类型和院校层次多元、不同省域间分布不均、规模体量相对较小、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的特征,在学术交流与国际地位上呈现出学术外译项目相对不足、英文期刊建设起点较高、国际学术影响力有待加强、学科排名不断上升、“双一流”建设带来挑战的特征,在理论研究...
  • 成果 论文 | 大学信任文化的隐匿及其根源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阐释
    《大学教育科学》2019年第4期大学信任文化的隐匿及其根源——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阐释刁益虎 吴 刚摘要:信任文化是大学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本。它通过鼓励大学组织内的合作行为,促进大学组织成员以及大学组织本身的发展。但是,信任文化却逐渐远离了当今的大学。大学信任文化逐渐隐匿,体现为大学组织对成员的“不信任”姿态、组织内部群体间的信任缺失以及人际关系的脆弱,并导致了大学组织成员以及大学组织竞争力的下降。大学信任文化隐匿折射出信任文化失落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信任结构的当代转型:工具理性吞噬了信任的价值基础、制度崇拜剥离了信任的情感动力、风险规避牺牲了信任的本体功能。大学信任文化的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大学组...
  • 沙龙预告|数学应用题的叙事——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教育文化与社会研究沙龙第34期时间:2019年3月29日14:3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熊和平教授宁波大学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史研究所主持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内容简介:应用题叙事是社会数理生活方式的镜像。作为学科教学的微叙事,应用题中的人物关系及其话语特征表征了学生的数理生活语境与价值结构。应用题的编写机制、叙事门类与方式,折射了特定时期的数学教育的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话语体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教育学的基本母题。20世纪的数学哲学从基础主义到后基础主义的转向过程中,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数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主义,为解读应用题叙事的知识社会学性...
  • 成果 论文 |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概貌与特征
    本文原载于《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3期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概貌与特征王独慎 丁 钢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总量不断提高,但是在全球教育研究的整体视野中,中国教育研究仍然只是一个小领域;本土学者在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但尚未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学术中心;不同领域的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差异,实证性的交叉学科影响力较大,基于文化背景的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比较低。在非交叉学科的中国教育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范式各占半壁江山;研究的核心议题集中在教师教育、学习心理、语言学习、课程改革、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多来自西方理论,对国际知识体系的...
  • 展览预告|青春心声: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
    展览简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伊始,中华民族便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历史中流淌着悠久而丰厚的民谣传统。从清末学堂乐歌的启蒙,到不同年代学生歌谣的发展,校园民谣的每一次形象转身,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和与之互文的时代主题。校园民谣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空间中扩散自己的审美风格与文化力量,构成了不同年代的校园生活与精神世界。校园民谣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意象,其深刻的时代烙印成为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变迁的重要窗口之一。本次展览力求丰富校园民谣的内涵,以实物图文、音像播放、纪录片展映、专题论坛及现场演出等多种媒介互动形式,展现出不同时代中国校园民谣的声影景观、学子们的青春心声以及所反映...
  • 11月23日 沙龙预告|想象力与分析力:教育社会学的质性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质性研究,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出研究的想象力和分析力。与定量研究的浪漫主义取向不同,质性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研究路径,充满人文关怀。教育社会学的质性研究,一定是在想象力的层面“于无声处听惊雷”,同时也在分析力的层面直指一种辩证的思维,在透过现象、表层去探究深层的同时,也把对于表层的关注看作是事关存在意义的追问。
  • 教育文化与社会研究沙龙第32期 蔡元培与中国现代美育
    时间:2018年9月21日9:3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蔡磊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兼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会长主持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周勇:今天对我们高研院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蔡磊砢教授来给我们做《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美育》的演讲。这个事情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上半年就在想,今年是蔡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想举办一些小型的活动来纪念蔡先生。不光是美育方面,其实整个现代中国的教育体系都与蔡先生有关。所以一谈到这个话题,就会想到当年蔡先生多艰难地做了第一任教育总长,连办公用房都没有的,南京的老衙门全部被海军部、陆军部、外交部这...
  • 研究生的自我学术训练
    研究生进入了一个专业学习阶段,如何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克服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学术能力提升的自我训练。1、进行知识积累1.1推进阅读的进阶第一阶段理解其中的意思,第二阶段需要有点联想,第三个阶段要有批判的眼光。形成阅读之间的对话、联结和问题意识。1.2注重泛读与精读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详)读,泛读强调快速阅读,先看首尾,再看每章每节首尾。要大量地翻书、看杂志、看论文,然后在比较中选一些好好地读。由一种学术流派到熟悉更多的流派。1.3阅读原著的方法可以先找到名家写的论著,至少它帮你梳理了一遍,究竟是哪些主要的概念,它的概念体系是怎么样的,它的理论基本结构是怎么样的,再去看一手原著,加上自...
  • 9月21日 沙龙预告|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美育
    时间:2018年9月21日9:3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蔡磊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持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内容简介:蔡元培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革命家。他提倡科学与民主,主张思想自由,注重美育。1912年1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提出了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美育及世界观教育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0月,美育被正式写入教育部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令》,第一次在法律上获得了合法地位。蔡元培毕生均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提携艺术专业人才,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次讲座将讲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