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成果 论文 | 教育家与教育精神
    《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24期教育家与教育精神吴 刚摘要: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而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关键词:教育家教育精神规范性维度“教育家”是一个近年来反复出现的词,然而,当我们在谈论教育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在谈论一种行为还是一种类属?...
  • 成果 论文 | 大学信任文化的隐匿及其根源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阐释
    《大学教育科学》2019年第4期大学信任文化的隐匿及其根源——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阐释刁益虎 吴 刚摘要:信任文化是大学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本。它通过鼓励大学组织内的合作行为,促进大学组织成员以及大学组织本身的发展。但是,信任文化却逐渐远离了当今的大学。大学信任文化逐渐隐匿,体现为大学组织对成员的“不信任”姿态、组织内部群体间的信任缺失以及人际关系的脆弱,并导致了大学组织成员以及大学组织竞争力的下降。大学信任文化隐匿折射出信任文化失落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信任结构的当代转型:工具理性吞噬了信任的价值基础、制度崇拜剥离了信任的情感动力、风险规避牺牲了信任的本体功能。大学信任文化的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大学组...
  • 成果 论文 | 技能与德行: 社会生活中性别角色的图像隐喻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年第5期技能与德行:社会生活中性别角色的图像隐喻丁 钢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耕女织”意味着农耕与蚕桑为根本的社会生活。而从蚕桑到棉布生产、织工行业到商品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在社会劳动方面男女性别角色在社会地位上存在着不同时期的反差,但为防止商业化动摇农政根本,农桑的生产过程与技能所体现出的德行,通过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生产劳动所呈现的耕织图、蚕织图和棉花图等,受到皇室的特别关注。这也意味着这类农事图像并不局限于传统社会生活与技能的再现,更在于透过图像隐喻性别角色在技能与德行之间形成的社会秩序的教化意义。关键词:技能; 德行; 社会生活; 性别; 图像在传统中国,对农...
  • 丁钢 | 教师评价的多维关系与有效方式
    本文原载自《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8期教师评价的多维关系与有效方式丁 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19 年发布了《TALIS2018结果(第一卷) :作为终身学习者的教师和学校领导》(TALIS 2018Results (Volume1) : Teachers and Schoo lLeaders as Lifelong Learners) ,着眼于教师如何以教学实践的形式在课堂上运用知识和技能,并适当注意劳动力的人口结构、教室的社会文化构成以及提供学习环境背景的学校氛围,评估教师在早期教育和培训期间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式,以及他们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来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步骤。[1]此外,尽管教师和学校领导正在参加在职培训,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培训,掌握21世纪教育所需的能力,例如教授跨课程技能、在多...
  • 共克时艰 |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开放集刊资源
    共克时艰《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开放集刊资源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战疫情的特殊时期,能够支持居家的师生们在这特殊时期的科研教学工作,是我们为共克时艰所能做的微薄贡献。为此,我们编辑整理了从2001年至2018年已经出版的集刊开放资源,并为大家提供从第1辑-第21辑集刊论文的提要和全文(扫描版)检索及下载。如需获取,可复制网址,也可直接点击页底“阅读原文”。http://202.120.85.33/Jweb_zgjy/CN/volumn/current.shtml集刊简介《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China’s Education: Research Review)是一份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教授...
  • 书单推介 | 叙事理论与方法图书20种
    叙事理论与方法图书20种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注:此书单为丁钢教授列出的关于叙事理论与方法的最简书单20种,不包括亚叙事方法研究的成果著作。01丁钢、王枬主编. 2010. 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中加合作上海工作坊[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02丁钢著. 2008. 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03邓金著. 2004. 解释性的交往行动主义[M]. 周勇,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04艾米娅•利布里奇等著. 2008. 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M]. 王红艳等,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05布鲁纳著. 2006. 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M]. 孙玫璐, 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06汤普逊著. 2000. 过去的声音:口述历史[M]. 覃...
  • 时论微文 | 战“疫”期间我们如何教学
    战“疫”期间我们如何教学丁 钢在目前的非常时期,线上课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如有人指出,线上课程绝非照搬课堂教学。而我想说,在线教学也并非是替代线下教学的所谓教学变革。应该说,线下线上的整合才能解决各自的短处和发挥各自的长处。我们需要避免用替代式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线下线上教学,教师使用技术,不是用来取代现有的教学方法,而应是改造现有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高效。01我的线上线下教育实践我是从2002年就开始建立了线上的课程。那个时候,学校里还没有线上的教学平台,也没有微信和其他一些现在大家熟知数字平台。我是首先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然后在网站上建立我的课程主页。课程学习主要采取网络学习和面授为主两种方式。课程...
  • 学术专访 | 教育叙事与中国教育研究:丁钢教授专访
    摘 要:教育叙事研究作为教育研究当中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其方法论价值得到了学界和教育界的充分肯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叙事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教育学者和中小学教育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刊特别约请丁钢教授进行专访。在访谈当中,丁教授对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以及教育叙事研究在教育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精辟的解析,让人深刻领会到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一种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教育经验呈现方法,更是诠释教育意义的理论方式。关键词:教育研究;叙事研究;研究范式来 源:丁钢.教育叙事与中国教育研究——丁钢教授专访【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9(11)教育学是最大的综合学科...
  • 展览预告 | 习技营国:中国近世营造匠人的教育图景
    中国教育影像博物馆教育影像展系列之四展览日期11月13日--11月17日开放时间9:00--16:30展览地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图书馆二楼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协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支持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展览介绍“如何有效开展劳育?”是摆在今日教育界、教育学界的一大课题;而传统中国的教育实践无疑是今日中国劳育可资借鉴的宝库。传统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可谓无以复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些传统教育“金句”至今依然在普通中国民众中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它们一方面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教育观,一方面却也形塑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对传统中国...
  • 论坛报名 | 教育文化研究的跨学科视域
    第六届“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教育文化研究的跨学科视域2019年11月21日-11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 主办论坛简介多年来,教育文化研究在开拓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新方向、新发现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一批前沿的研究及其成果,在教育学界形成了相当的学术影响。而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发起和主编的教育文化研究,已被列入中国大百科(第三版)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并在国内多所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全部条目的编撰。我们热诚期望拓展跨机构、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推进教育文化研究。为达到交流研究成果和推进学术发展的目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将于2019年11月21日-22日举办第六届“教育...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