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5月23日沙龙预告:跨界——为综合思维与新思想创造空间
    主题BoarderCrossings:CreatingSpacesforIntegrativeThinkingandNewIdeas跨界:为综合思维与新思想创造空间时间2018年5月23日14:0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朱迪斯·伯顿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梅西讲席教授、艺术教育系前主任主持人毛毅静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学术助理简介Thispresentationwillexplorethepropositionthatintegratingtheartsintothemainstreamcurriculum(STEAM)extendsknowledgeandwheredisciplinesoverlapknewknowledgeismade.本报告关注的是将艺术融入主流课程的STEAM教育,探讨这一实现了学科交叉的课程形式是否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
  • 4月20日沙龙预告: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史料重研与书法转换
    时间:2018年4月20日14:3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瞿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持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内容简介:中国之“教育”上关政教、下连风俗,其近代转型乃整个19—20世纪变局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尤须史料重研和书法转换。从史料重研来说,近代史料浩如烟海,取何种史料入教育史,这些史料如何读法,均是需重新审思的问题。而书法转换则事关教育史更丰富面相的呈现,教育史如何关联整体历史,教育史写作的无问西东等论域。
  • 3月22日沙龙预告:我国教育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审思——研究课题的一些设想
    时间2018年3月22日上午9:00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711主讲人杨锐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人丁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主题简介我国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理应扎根于我们丰富的教育传统和文化土壤。然而,自十九世纪西学东渐以来,西学逐渐在我国当代知识体系中得以制度化,成为主导。我国教育传统饱受西方知识和价值的冲击,尽管在许多知识领域中仍然影响巨大,但其实施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普遍缺乏合理性基础,导致中西文化之间的持续紧张及文化、教育发展的低效。在中西文化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知识新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重建全球化体系之中的我国教育传统。本讲座报告一项刚刚由香港研究资助...
  • 文化记忆:百年珍藏教科书展在校举行
    12月1日上午,“文化记忆:百年珍藏教科书展”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二楼开幕。本次展览由我校博物馆、我校教育高等研究院及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筹)共同举办。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金奇,博物馆顾问龚若栋教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石鸥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丁钢教授主持。丁钢教授主持开幕式宣传部副部长方金奇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代表党委宣传部,向百年珍藏教科书展的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从2012年学校成立文化建设委员会以来,一共批准设立了共263个文化建设项目,而以教材、教科书为主题的项目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一个国家使用什么样的教材来...
  • 12月14日沙龙预告:应用戏剧——以教育为目标的戏剧应用,戏剧治疗以及社会公平
    沙龙时间2017年12月14日9:00沙龙地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文科大楼1711沙龙主题AppliedTheatre——theUseofDramaforEducativePurposes–TherapyandSocialJustice应用戏剧——以教育为目标的戏剧应用,戏剧治疗以及社会公平主持人周勇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讲人MoragMorrison剑桥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戏剧教育、艺术教育方向博导沙龙简介应用戏剧,将舞台艺术及表演艺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多种领域,其中应用于教育的教育戏剧对于教育的内容及形式都有多维扩展。教育戏剧起源于英美,是“全人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显著作用,除此之外,应用戏剧对于心理治疗及社会责任感培养亦有良好影响。此次讲座将介绍应用戏剧的概念...
  • 12月1日沙龙预告:教科书——教育文化的语境及其变迁
    教科书:教育文化的语境及其变迁主讲人:石鸥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人:丁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时间:2017年12月1日14:00地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本次沙龙将从不同时期的课本出发,引领大家去窥见时代的启蒙和体味百年教育演进与变革,揭示教科书与社会文化互动史实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形塑国民理想及参与国家改造的功能。
  • 文化记忆:百年珍藏教科书展
    现代意义的教科书产生于清末洋务运动以后,起源于新学堂的出现和现代学制的形成。中国历史上私塾、书院、旧学堂中的“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等属于传统的教材。本次展示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以来中国珍藏教科书,目的是让这些不同时期的课本引领我们去窥见时代的启蒙和体味百年教育演进与变革,述说百年教科书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和沧桑,揭示教科书与社会文化互动史实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形塑国民理想及参与国家改造的功能。本次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编与官编教科书,边区教科书,“苏化”的教科书,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编写的教科书,以及少数民族教科书,女子教科书等,以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转型、学术变迁、民族文化、社会...
  •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举行开题论证
    2017年10月17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113室,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课题批准号ADA170009)经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同意,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教授出席论证会开幕式并致辞,社科处副处长霍九仓主持了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教授担任组长,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云南师范大学王鉴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等组成课题论证会专家组,听取并评议了开题论证报告。香港大学杨锐教授、高教出版社徐阳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李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丁笑炯研究员等课题组主要成员和部分师生参加了开...
  • 9月22日沙龙预告:“新”教育人类学?关于学科界说范式转换的一些设想及初步解说
    “新”教育人类学?关于学科界说范式转换的一些设想及初步解说何谓教育人类学,这是一个令这门新兴学科的从业者困惑不已的问题。传统上,教育人类学的界说范式是“归属+对象+方法”,但这一界说范式在知识的更替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学科界说范式转换迫在眉睫。根据对中国大陆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十多年的参与式观察,研究者认为传统界说范式的实质是学术领域的“圈地运动”,学术政治的比例过大,现在应该适时转换到新的界说范式,即“论题+主题+策略”上来,重塑这门学科的知识生产能力,走“积累性知识生产”和“标志性作品打造”两轮驱动的学科发展之路。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巴战龙...
  • 6月22日沙龙预告:社会学研究、田野与心智自由
    社会学研究、田野与心智自由巴黎高师在人种志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传统,从涂尔干到布迪厄;再到对布迪厄的一些批评。在社会学中人文性与科学性是如何并存的,什么是真正尊重“人”的调查。以及怎么透过对女性劳动的田野志研究看中国社会转型,怎么在田野中打开思路、田野志研究与大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历史社会学的思路,以及社会学跨分支学科的研究怎么推进等问题。主讲: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法国巴黎高师社会学唐晓菁博士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时间:2017年6月22日上午9时00分地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文科大楼1711室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