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我院毛毅静老师荣获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4年4月2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名单。此次经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遴选推荐和专家评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审核确定的名单中,我院毛毅静老师的博士学位论文《影像记忆与教育变迁:1910-2010年代的中国教育生活》,荣获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我院丁钢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之前有三篇获得过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一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两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另外,我校“教育、文化与社会”学科方向至2003年设置以来,已培养硕士和博士19名,其中两篇硕士论文分别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二等奖...
  • 丁钢教授主讲基地重大项目“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研讨沙龙
    4月22日周二下午14:00,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08室举行了2014年第二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跨学科主题沙龙”。本次沙龙主要研讨丁钢教授承担的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基地重大项目“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研究”。沙龙由丁钢教授主讲,来自基教所、城市中心、课程所、俄罗斯研究中心等多个基地的学者共同参与讨论。沙龙围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可变性这一核心问题而深化讨论,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与环境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解释学习随环境影响发生的动态变化,从而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包括正式学习(FormalLearning)与非正式学习(InformalLearning)的关系认识,为促进学习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
  • 周勇教授北京大学演讲清末民国教育的文化转向
    3月25日,应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邀请,我院周勇教授以“教育学、课程改革与中国教育未尽的现代文化转向”为题,在“北大教育论坛”发表学术演讲,演讲由刘云杉教授主持,陈向明教授及北大教育学院研究生参与了这次活动。在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周勇教授先是指出,1898年,丧失“中学”文化认同的中国教育开始转向现代文化。此后到1935年全面“抗战”,中国教育界曾目睹两代先锋力量登山文化革新舞台,分别是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等60后、70后一代,和章太炎弟子、胡适、傅斯年等80、90后一代。接着,周勇教授分别考察了这两代先锋人物曾让中国教育转向何种现代文化,为推动现代文化转向,两代先锋人物曾发起什么样的“新文化”教育学与课程改革运动...
  • 3月13日周勇教授讲座信息:1920年代的教育学兴衰史
    主讲:周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时间:2014年3月13日下午1点半地点:文科大楼17楼学术沙龙室内容简介:五四以来,中国教育界开始目睹“教育学”的兴起,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生与本土师范毕业生系“教育学”兴起的两大主要推动力量。关于这两路“教育学人”,教育史及教育理论界已有不少研究,但均未将五四以来的“教育学”置于当时主流学术文化变革走势中加以考察。本次沙龙意在弥补这一视野缺失,其核心议题是从主流学术文化演变的角度探讨为何“教育学”兴起之后没几年便陷入了“空前厄运”,不仅遭到教育界权威学人的猛烈炮轰和排挤,而且连学院一席之地都难以保住,同时各路“教育学人”在“厄运”降临之际如...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文化与社会”专业 毕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名录
  • 周勇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3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名单。我院副院长周勇教授入选。周勇教授多年潜心研究中西方教育学史,在中国古典文化与教育史、现代中国的学术演变与学校课程改革、西方学术史与教育改革领域颇有建树,先后主持国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教育场域中的知识权力与精英学子》等多部专著,在《读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教育部设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项计划每年评选一次,每次遴选1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和人...
  • 东京大学教育学院牧野笃教授访问教育高等研究院并主讲沙龙
    2013年11月16日,东京大学教育学院牧野笃教授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进行了访问交流,并主讲了第二期“教育文化与社会研究”沙龙,题为“日本社会的结构性转变和人才观的变化——‘学习’:市民/市场/社会的存在方式”。牧野教授首先感谢了丁钢教授今年四月在东大作为客座教授对东大教育学部师生的授课,并笑称这次的讲座是增进两院感情的一次回礼。随后牧野教授通过统计数据,对目前日本社会整体结构转变尤其是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向大家做了形象的分析。由于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急剧突出,日本人逐渐丧失了实际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多元和分散的价值观切断了与他人之间紧密的纽带。处于生产年龄的人口不断减少,使雇佣关...
  • 丁钢院长携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小组赴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访问交流
    2013年11月7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院长与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小组的成员代表一起来到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参观访问。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范息涛教授,副院长郑振伟教授,教育信息交流技术中心负责人、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小组的学术顾问杜健霞博士等出席了欢迎交流会。会议上,有着不同学术背景的教授们就内地与澳门社会出现的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数据库小组成员也对调研及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咨询了几位专家。丁钢院长大致介绍了数据库调研报告的最终成果,范息涛院长提出了两院之间可以针对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研究兴趣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合作,并争取能在国外期...
  • 第七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即将在9月召开
    论坛时间:2013年9月24日—2013年9月26日论坛地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论坛简介:本次会议主题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界。欢迎与会代表就教育历史研究的视野、研究方法与范式、跨文化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拓展性研究,发表研究成果。
  • 第七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圆满闭幕
    9月25日,第七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新逸夫楼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来自大陆、台湾、澳门等地近五十个单位的一百余位学者、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主持,论坛发起单位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名誉理事长、浙江大学田正平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愚文教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郑振伟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在随后举行的大会第一场主题报告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史的学科特征、研究方法展开了讨论。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主持了第一场主题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浙江大学单中惠教授分别以《论教育史学的多维视野...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