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习技营国:中国近世营造匠人的教育图景


教育影像展系列之四


中  国  教  育  影  像  博  物  馆



展览日期

11月13日--11月17日

开放时间

9:00--16:30

展览地点

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图书馆二楼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

协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支持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



展览介绍




“如何有效开展劳育?”是摆在今日教育界、教育学界的一大课题;而传统中国的教育实践无疑是今日中国劳育可资借鉴的宝库。传统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可谓无以复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些传统教育“金句”至今依然在普通中国民众中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它们一方面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教育观,一方面却也形塑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对传统中国教育的想象:似乎以教养能担任社会领袖,作为未受过教育者表率的所谓“君子”为目标的“养士教育”就是传统中国教育的全部。而事实上,在传统中国,以“治生”、“恒业”为核心,以技艺习得为目标的教育方式从来就是庶民教育的主流。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领域的匠人都拥有了各自成体系的“匠艺”系统,也形成了异中有同的匠艺传承模式。而匠艺系统与传承模式又型塑着一代代匠人的生活和观念,使得作为庶民群体一员的匠人群体也因此能在传统社会中“安身立命”。


  

斗拱模型搭建


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筑营造都是一项复杂技艺,需要大规模的协同配合;另一方面,对各种文化来说建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栖身之所,更是文化符号;工艺的复杂性使得技能习得精进的过程旷日持久,所指的丰富性造就了各类建筑营造文化。所谓“大匠营国”,为了能展示中国匠人的教育图景,揭示传统中国教育的丰富性,为今日中国劳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本次展览选取了中国古代营造匠人群体作为标本,将为观众深入呈现中国古代营造的特点、中国古代营造匠艺的构成以及中国古代营造匠人的教育。通过围绕主题的参与式制作活动、主题沙龙、影像展示、情景再现和图文结合等方式,立体鲜活地展示与挖掘传统中国匠艺体系丰富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打造一个多元的展览活动,展示中国传统“营造匠艺”是如何构成一个复杂的“知识—技艺”体系,反映心传、文授、口述、实参构成的营造匠人学习方式与图景,形象地展现传统营造匠人学习过程与生涯。


展览特制藏书票现场拓印


为了更深入地呈现中国古代营造与中国传统营造匠人教育的面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还拍摄了展览同名纪录片和知名古建专家阮仪三教授以及今日依然活跃在建筑营造一线的传统营造匠人的视频访谈。此外,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为观众准备了鲁班锁和斗栱搭建的互动游戏,并为观众准备了展览特制藏书票。


展览活动

开幕式

11月13日13:30

匠人匠艺展演

11月13日14:00

藏书票拓印

第一场:11月13日14:30

第二场:11月15日13:00

观影区1

《习技营国:中国近世营造匠人的教育图景》主题纪录片

观影区2

匠人匠魂——国家的大剧院原创话剧《样式雷》

观影区3

匠人采访实录

手作互动区

鲁班锁、斗拱模型搭建


展区介绍

一、前言

包括照片墙及介绍展览整体情况;

二、经纬朝夕:中国传统营造特点与人居观念

从木构、材份、守礼、节用、可朽的方面,展示中国古代人居观念与中国古代建筑及营造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及营造与匠人、匠艺及匠人教育的关系;

三、技为营国:中国古代匠艺的构成

从绘画、典章、算诀、术数等方面予以展示;

四、安身立命:中国传统营造匠人的学习生活

从拜师、磨心、识器、辨材、习艺、满师等方面展示中国传统营造匠人的教育途径和职业生涯;

五、情景再现

构造一个传统营造匠人的劳作场景,可以进行现场演示。



展览回顾

教育影像展系列

系列之一:一流大学的肖像:教育影像展

系列之二:文化记忆:百年珍藏教科书展

系列之三:青春心声: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