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讲座预告:自由的限度——再认识教育的正当性

       当下的基础教育出现了两种看似不同的理念型教育模式,它不仅意味着中国社会中上层与中下层在继承人的培养与精英的塑造策略上出现明显的分歧,也意味着在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发生了断裂:即教书与育人的分裂,裸奔的知识教育或者左倾,知识的权威与教育的专制窒息了心灵的活力,是为“精约教育”;或者右倾,兴趣的易变与知识的碎片,以及平等的权利诱惑着欲望以及意志的肆意生长,是为“博放教育”。刘教授检讨了博放教育的制度逻辑:减负简单地将兴趣与努力对立,选课以差异性替代了共同性的培植,走班制提出集体之外成长;继而剖析博放教育背后的民情风尚:惟新是从切断了时间链条,平等否定了纵向的秩序,也否定教育的权威性。她批评自由不是囚徒的松绑,更不是松绑后的随心所欲。最后指出:植根政治经济结构的精约教育深陷社会文化的无根之苦,嵌入民情风尚秩序中的博放教育虚张无限之疾,前者有多严苛,后者就有多虚妄;无限地扩张中同样无根,而无根地挤压里又趋于无限。它们看似不同,逻辑却惊人地一致,这不仅是今天中国的教育病理,更是社会病理。


  •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网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