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和黄浦区青少年科技中心合作的“经典动画与民族文化创意课程”终于要与小朋友见面了。该课程旨在通过国产经典动画片这一媒介带领小朋友走近那些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剪纸、皮影、木偶、民间故事、戏曲等等。
2月27日下午两点,作为整个系列课程的引导,一堂题为“这些年,我追过的动画片”的活动课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210教室开展起来。有的小朋友早早来到教室,领取了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课程制作工具包和手册。来自华东师大的陶老师首先让小朋友谈一谈自己看过的动画片,小朋友回答十分踊跃。他们的回答中提到了不少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就连早期的《大闹天宫》也有人看过,让人不禁赞叹。在讲解了一些国产动画的基本常识之后,陶老师对本系列课程的组成单元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课堂纪律和安全守则。接下来,陶老师以“猴”为主题,让小朋友讲一讲有关猴子的故事,有中国经典的猴子形象,国画、皮影、陶瓷等。再联系到小朋友们看过的猴子动画片,如《猴子捞月》、《猴子钓鱼》等,让小朋友思考怎样在动画片中讲述一个故事,表现一个动物形象。接着就进入到活动环节,十个小朋友被分成了三组,他们要完成一次动画片构思、海报制作和新闻发布。小朋友们分别担任起导演、编剧和绘画师,创作了自己的动画片,用画笔讲述了自己的动画故事,连家长也纷纷出动,参与其中。经过小朋友精心设计和动手制作,三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动画海报并向大家“发布”,分别是“狐狸与鸡”、“天上与地上”和“八仙过海”。
看着这些色彩纷呈,构思奇趣的作品,孩子们和家长都不由得会心一笑。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得原定于15:30分结束的课程延长至16:00方才结束。在这堂课上,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动画片的知识和手工技巧,还有团队协作、与人沟通、语言表达的能力。
经典动画与民族文化创意课 第一单元:剪纸动画(上)
3月5日下午两点,经典动画与民族文化创意课的第一单元——剪纸动画课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210教室如期展开。这堂课又有几位新的小朋友对我们的课程感兴趣,加入了课堂。
本次主讲的仝老师首先进行了两个小游戏——“感受一分钟”和拍手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班级气氛调动起来了。为了让大家感受剪纸的特点,仝老师让小朋友将工具袋里面的材料纸上的猴子图样剪下来或者用手撕下来。小朋友们积极操刀,热火朝天的剪起来了,也有的小朋友学着仝老师的样子,开始用手撕。先完成的小朋友除了可以得到一枚印章,还可以率先一睹仝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神秘“动画片”。只见仝老师拿着一本厚厚的大书放到小朋友桌子上,飞快地翻起来,书页翻动的时候,页边突然冒出了一个小火柴人,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这个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球在玩呢!小朋友这才明白仝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面的环节让小朋友初步感受了剪纸和动画,接下来仝老师就引导小朋友探究剪纸动画的制作方法。她拿出一只色彩艳丽,拖着大尾巴的狐狸,乍一看就是普通剪纸,但这只狐狸多了几根绳子,在老师的操作下,狐狸摇晃起尾巴还伸了伸腿。小朋友立刻想到了皮影戏,正中主题。原来这是仝老师为剪纸课堂精心准备的道具!确如小朋友所言,剪纸动画的确是从皮影戏得来的创意。在观看了经典动画片《渔童》之后,仝老师还引导大家对比传统艺术的剪纸、皮影和现代动画如《冰雪奇缘》的不同点。
15:40左右,第一堂剪纸动画课结束,下周小朋友将迎来第二堂剪纸动画课。